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网站地图 Q讯家园:经典美文之家!
当前位置:主页 > 友情文章 > 正文:

知己

时间:2013-04-13 16:02 来源:经典网摘文章 作者:九九文章网 阅读:
风轻抚秀发,摩挲脸盘,微牵五指。人生十字路口,随风飘荡,向左向右都只是期遇知音。

“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。”此之所以千古流传,不是因佳句出尘,只因它同时描述了人魂之深处最渴望的双情感:知己和爱情。爱情没有对错,知己不分好坏。爱情已是彼此相融,对错都是自己,此即彼,彼即此;知己则是心灵交付,无关利益。

知己是对等心性上的交流,是同一灵魂在不同肉体上的某一方面的分离。

知己者如伯牙与子期。伯牙为子期之死摔琴绝弹,不是意气而是知己已亡,琴心亦亡。曾于高山流水中,心与心畅游翱翔,无关语言,无需文字,拈花微笑亦不过如此。此刻,互融的心灵失去的不是此的彼,而是此的此。二中亡一,尚可独立,一中失微尘或刹那都是死亡。枯竭的心灵流淌不出浩荡的江水,攀登不上巍峨的高山,唯留琴弦波动起伏,铮铮索然.

知己者如王子猷和戴安道。“王子猷居山阴,夜大雪,眠觉,开室,命酌酒,四望皎然。因起彷徨,咏左思《招隐诗》。忽忆戴安道,时戴在剡,即便夜乘小船就之。经宿方至,造门不前而返。人问其故,王曰:“吾本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?”此故不只是说明王子猷性情潇洒,不只是体现“魏晋风度”的任诞放浪、不拘形迹。从心理上说,是因为于寂然的暗夜中,无语四壁,酌酒咏诗,子猷思与知己畅所欲言,所以历一夜大雪觅知音。但是,为何造门不前而返?为何兴致未与知己言言已尽?只因,于夜乘小船的旅途中,子猷已将欲言之言倾诉于戴。言已尽性,无须多言。虽未谋面,但心性相通无需颜色。

知己与朋友不可等同,知己是一,朋友是二。

孔子曰:“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友便辟, 友善柔,友便佞,损矣。 ”孔子将朋友按益损分类,说明朋友之间是有利益关系的,有所分别,不为一体。因此,朋友之间相处就要注意礼节,不可过分的逾越。“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则止,毋自辱焉。”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疆界,处于认识事物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角度,都有多年形成的本性。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多说无益,适可而止。

从某种程度上,知己的本性是一,朋友的本性非一。知己只有“己”一人,失缺一点已是心性惧罔。“朋”是两只手足,要于身体的两侧摇摆,并行迈步才可稳步成行。

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知己又岂是时空可以隔阂的?但,雪夜有幸可以访戴的又有几人?无戴可访,也只可随风翩然……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。
国学经典网河北葡萄qq签名